苏苏的「优质思考分享」 学习指南

副标题:****如何正确的学习,我私聊分享亦或是分享在群里的价值输出?

苏苏的输出编号:029

一、为什么要看我的分享?

1.1 知识闭环的角度

大脑的“认知飞轮”分为四个环节感知、认知、决策、行动。

你对信息输入到输出的整个闭环,都离不开这个飞轮。

1、我的分享是我的输出C,这份输出C对你而言是你的输入D。

但是我的输出C并不完全等同于你的输入D。

信息本身存在衰减和偏差,
大脑吸收信息的效率=与之旧相关的信息/新信息。

意味着你只能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

1)倘若你的知识储备不够,那你只能吸收部分信息;

2)人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有限,每次只能吸收部分感兴趣的信息;

你能get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,取决于你的**“感知力”。**

2、输入的信息D,经过你的“心智模型”E加工以后变为F。

每个人的**“心智模型”**不同,就导致了,每个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:

1)如何理解这份信息?信息的源头是什么?

2)要不要对信息做笔记?如何做笔记?什么工具?
3)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?如何联想其他知识?

… …

这背后主要取决于你的**“认知”“决策”**。

3、理想的结果下,你的输出F应该等于我的输出C,但现实并非如此。

如何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?如何实践?… …

这背后主要取决于你**“认知”、“决策”、“行动”**。

好的成长就是要——

1、不断的输入高质量的信息,输入的指令决定了输出的质量;

2、不断迭代自己的加工(E)即你的“心智模型”。

而我的分享就是帮你解决这两大问题。

1.2 不同载体信息的职责和功能是不同的。

课程和书本适合解决获取信息的问题(即从不知道到知道);

训练营适合解决从知道到做到”的问题;

顾问适合解决**“有答案”**的问题,比如“如何进行公众号排版?

↳”教练适合解决**“没有答案”**的问题,比如“如何知识变现?”

我的分享主要帮助你解决:

1)**“从不知道到知道”**的环节,弥补信息差;

2)部分**“知道到做到”**的环节,分享关键思路;

3)解决**“有答案”**的问题,分享具体场景下的问题解决方案。


1.3 为了换取未来的确定性收益。

长期主义是一个关乎洞察力和计算力的问题。

**
**

1)优先思考要不要看我的分享?即它的半衰期长不长?

十天,十个月,十年后是否还有价值?

如果有价值,那就应当学习。

**
**

2)思考投入产出比。

假设我每天的分享你投入的是30分钟。

**你换取的回报是:少走10000**小时的弯路。


道理很简单,有些问题,既然是你的卡点,你可能需要几年才能解决。

如果我的分享给了你深刻的启发、具体的指导,就可以帮你少走这几年的弯路。


**10000小时=416天。
**

也就是你可以用30分钟换回**200000倍**的回报。

**这样的启发,就算只有一个也是你赚到的。
**

3)思考机会成本。

假设时间投入均为30分钟(成本)。

**
**

**001 **把你当前可以30分钟做完的事项都列出来。

002 思考每一个事项未来带给你的收益会大于10000小时吗?

比如30分钟的游戏,带来的未来收益可能是2小时的快乐。

003 以上选项中1)你明确能放弃的;2)产出/价值最大的那个选项。

**004 如果我的分享,让你觉得机会成本很高,即果断学习。
**

做你认为对的事情,而不是容易的。

二、以什么心态学习我分享的内容?

2.1 先思考清楚价值

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我的分享?算清楚你的机会成本,以及投入产出比。

根据**「沉锚效应」**,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,很容易先入为主。

如果你下意识觉得这是“免费”的分享,对不起,你打心底里就不会重视。

**你只会觉得:**廉价、不重要、甚至会带有偏见的去看待。

2.2 减少预期和个人“主观要求”

1、我和你分享内容的前提是你需要这份内容同时我愿意分享给你;

2、我分享内容给你,并不需要你做到及时反馈。


我不要求你一定要给予我内容上的反馈,即写自己的收获感悟,

因为学习这本质上是自己的事情,我说过:不记录=不过脑。

如果你觉得对自己有帮助你自然会去认真学习。

但是你应该偶尔给我「行为上」的反馈,
即不定期告诉我,你收到我的分享了,亦或是感谢我一下。

不然我干嘛要天天给你分享?

3、你可以给我分享内容,但我不承诺一定给予你反馈。

这里面务必和你说清楚——

1)我和你分享内容,前提是你需要这份内容且我愿意分享给你;

2)我不能承诺,我分享内容给你以后,一定对你给我分享的内容给予进一步反馈,这是不现实的。


001 假设我分享思考给20个人,每个人再去返给我一篇思考/分享/问题,我怎么可能去对这20个人的思考再反馈一遍?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的。

002 你要不要分享内容给我是你的事,你分享了我自然感激。但是你分享后,非得让我反馈,这就是你的不对了。 你是在把你要求和标准强加给我。

3)如果在我分享的过程中,你真的想要和我分享一些内容/问题,需要我的反馈,请你明确告诉我,你不说我怎么知道?

001 你期望我反馈你的分享,本质上是你的事;

002 如果你真的需要我反馈,请请求告知我。

如果你都没有说出你的需求,却反过来指责我不反馈,那就是你的不对了。

你希望我应该这样做,但是你却不说。

但是我并没有按照你的心意行事,你就怪我不对。

这就有点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强行要求给别人。

003 如果我觉得我能给你反馈,我肯定会答应你;

004 如果我觉得我给不了你反馈,我也会和你说明理由。

三、如何吸收我的分享?

最重要的是:完成输入-加工-输出的闭环。

一个原则:不记录=不过脑。

看到分享,恐惧也好,焦虑也好,都是源于未知。

问题在于能不能清楚的知道每一步怎么做?每一步怎么判断?

拿到一个信息以后到底读还是不读?精读还是泛读?

做笔记还是不做笔记?精细化笔记还是概要笔记?

这些,都应该是清晰的。

你告诉自己,我稍后再来看这份分享,这就是一个极其无效且模糊的指令。

稍后是什么时候?今天是时候?还是明天?还有以后再说?

到那个时间点以后,再怎么处理信息?

这不还是模糊的吗?本质上是把麻烦扔给了未来的自己。

他不骂你就怪了。

为了方便你决策,我直接给你梳理了一个流程——

:::tips

  • 001 看到苏苏的信息分享;
  • 002 如果信息是现在发的,我就及时回复一下苏苏,告诉对方我收到信息了,感谢分享(用不了1分钟);
  • 003 如果信息是之前发的才接收到,也及时的回复一下苏苏,告诉对方之前在忙,刚看到信息,感谢分享(用不了1分钟)。
  • 004 现在能抽出2分钟阅读信息吗?如果能就快速读一遍信息。如果不能,就告诉自己具体的时间段花2分钟时间看一遍信息。
  • 005 信息看完了,有收获吗?如果没有本次学习结束。如果有,找出510分钟时间做“简短”笔记。
    006 判断有没有新认识?如果有请写下1
    3条收获点;
  • 006 判断有没有新启发?如果有请写下1~3条启发;
  • 007 判断有没有新问题?如果有请写下1~3条问题;
  • 008 判断有没有新行动?(下一步打算),如果有请写下1~3条行动。
  • 009 如果后面发现内容真的很有帮助,再花时间做精细化笔记补充。
  • 010 将笔记反馈给苏苏,或者分享出去,完成闭环。

:::

我知道那是有价值的,但我就是不去学,那才是最傻的。

好的,我分享结束了,这个帖子,如果以后有新的想法,我再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