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联主题::
同级:: 2024-10-17_星期四
下一级::

事实、观点、信仰、立场

  • 事实(Fact):指的是「客观发生」的、「可证实」的事物的「明确描述」;

    • 客观发生真实地发生在客观世界,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
      1)现实世界有时候复杂到无法判断事实
      2)事实是最不容易产生争议的客观存在
    • 可证实:能够有证据证明或推翻它。
  • 观点(Opinion)个人对事实的看法,个人的知识结构、掌握的信息、思维模式决定了自己的观点。

    • 是事实的高度浓缩和提炼。
    •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,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。
    • 观点也分为「强观点」和「弱观点」
      • 强观点可以作为事实来使用,弱观点就是要作者提出有力的论证来支撑它

事实为观点提供支撑,观点为事实赋予意义。
事实有真假,观点无对错

  • 立场(Stand):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「观点」。
    • 立场”不争对错,只争输赢“,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。
    • 不要和持有立场的人发生争执,而是告诉对方”it’s good for you“(你说的全对)
  • 信仰(Belif)信仰,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
    • 信仰内逻辑自洽,信仰间相互矛盾。
    • eg:A代表伊斯兰教,B代表佛教,C代表基督教,很难把对方聊明白。

区分清楚「事实」和「观点」是个人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一课,但遗憾的是,由于这方面基础教育的缺失以及个人缺少这方面的训练,多数人压根不具备这项能力。

小实验

不妨做个小实验,假设让你用事实去描述自己的现状,描述过后让你AI帮助自己分析一下,自己描述的是事实还是观点。

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观点?

  • 信息形成环境,环境塑造思维,思维产生决策,决策指导行动,行动产生结果
   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,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该如何筛选和甄别。

固有事实

  1. 网上的信息非常多元;
  2. 我们总能遇到激发自己,且在自己看来非常对的”道理”;

观点

  1. 真正稀缺的价值不会唾手可得,是具备门槛的,不是刷个抖音就能抓住”财富密码“的;
  2. 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溯源和甄别;

输入信息的前提是筛选信息🎓

我在探索任何一个领域的时候,第一步都是搭建「信息源渠道表」。

信息一共分为四等:

  • 一手信息指的是知识的源头;

  • 二手信息指的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;

  • 三手信息指的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;

  • 四手信息指的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。

  • 其实,多数人每天输入的信息都是三、四手的信息

  • 如何找到知识源头?
    image.png

如何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一项较为稀缺的能力,优质的信息旁边往往会有更多优质的信息,这方面你需要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力和甄别能力,走捷径的策略就是:跟对人

关于如何处理信息,也有一套方法论。
image.png

观点=论据+论证🏌🏻

上面提到过,观点也可以分为「强观点」和「弱观点」

  • 强观点:可以作为事实使用;
  • 弱观点:要求作者提出有力的论证来支撑它。

为什么有的人说起话来让人很信服
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个人逻辑性很强。

那什么是逻辑性很强呢
一段完整的论述,都是由论题、论据和结论构成的。
image.png

论题:一个人话语中讨论的问题。
↳ 要想评论一个人的某段论述,我们首先需要找准他论述中的论题,才能针对性回应。
↳ 当你要对某件事进行发言时,你可以把你的发言,变成一个问题。

⭐️论据:包含理由和证据,证据是用来支撑理由的。
除此以外,论证中还包含一种没有明说的东西,“假设”。

什么是假设
↳就是在说话者的论述中,那些他认为理所当然,所以没有明说的信念,是把他的理由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。

假设分为「价值观假设」和 「描述性假设」
价值观假设:说话者秉持的价值观。
描述性假设:说话者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比如这个世界应该是公平的,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。

找出对方论述中隐藏的价值观假设,有什么用?
↳场景:某人对某件事展开论述,并针对结论给出了很多理由,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又觉得有股说不上来的奇怪
↳注意‼️:他的这些理由很可能无法支撑他的结论,他没有明说的价值观假设,很可能站不住脚。

找出假设以后,还要判别证据✍🏻

  • 判断证据是事实,还是他的个人见解,事实比见解更有说服力。
  • 判断证据的效力。证据的来源可以分为:个人经历、典型案例、当事人证言、权威或专家意见、研究结果等。
    • 个人经历容易让我们以偏概全;
    • 典型案例听起来具有感染力,可能算不上有力的证据,但它非常有用,会让听着注意力更集中;
    • 当事人证言、专家意见都不一定可靠。

有时候我们为了方便理解,也可以把论点简化为:论据+论证。
在辩论的过程中,一个优秀的辩手,总是能轻易“噎死”一个普通人,因为他根本不关心对方的论据,只关心对方的论证。

  • 重要的并不是对方说了什么,而是对方说的是否有质量
    多去思考对方观点背后的论据和论证是什么,而不是脑子一热的认可对方所谓的“道理”。

  • 我的读书笔记《学会提问》

关于舆论

  • 谣言:本质是虚假的事实。(及时辟谣,即有机会被证伪)
    谣言跑的比事实快,人类天然喜欢八卦和花边新闻;

  • 段子:本质是被包装过的观点。

  • 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点我要提一下!
   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追逐热度高、传播广的“思想”,但是这未必正确。
    因为舆论传播的规律是弱传播,舆论世界追逐的是影响力而非事实。

  • 关联图片笔记: https://img.brmysss.top/img/202508211515594.png

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?

What这条信息是事实还是观点?
Why这个观点为什么能够成立?
How这个事实是如何被呈现的?
Who这个断言是由谁制作出的?
When这个事实在当前有效吗?
Where这条信息出自什么渠道?

你可以直接对照下图的流程图来实践训练。(这部分内容来源于L先生智识营《元认知:批判性思维》)
Pasted image 20220621211931

事实和观点联想到的模型

1、麦肯锡-空雨伞模型
image.png

  • 天空出现乌云——第一类信息,事实;
  • 乌云意味着要下雨——第二类信息,通过现象得出观点;
  • 这时出门最好带上雨伞——第三类信息,基于观点给出行动建议。

分清事实、观点、行动建议,面对任何信息的第一步;
事实基础永远放在第一位;

2、FFC赞美法则
1、感受(feel):你的服务很赞!
2、事实(fact):每次被里的水剩的不多时,你就补上了。
3、比较(compare):换一个人,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,才过来。

3、BIC工具 (领导力模型)
Behavior:对方的行为(注重事实而不是观点)
has impact: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
Which leads to consequence 这样下去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

我的几点建议:

1、提高信息源的质量,尽量远离三、四手信息;
2、在接受观点的时候,有意识的进行思考,对方说的话是否有质量?观点背后的论据和论证是什么?(可对应上面的流程图)
3、倘若真的自己没有能力分清事实、观点,无法甄别有价值的信息,那就跟对一个好老师。(有慧根不如会跟)

参考资料:

1、小米汽车发布100小时后:段子,比谣言更有杀伤力
2、谁弱谁有理
3、这篇文章绝对能帮你系统的搞懂知识管理,你千万不能错过!
4、商业分析师如何使用 flomo 培养贝叶斯大脑?(完整版)
5、永澄:你有表达观点的权利,那就做好被骂回去的准备
6、《论持久战》学习
7、【笔记】08.《学会提问》_2023.04.08.excalidraw
8、【笔记】13.想深入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前景,可是不知道怎么整合多处信息,更难以形成自己的分析总结,怎么办?
9、【笔记】40.《沟通的艺术》.excalidraw
10、23-《打开心智》
11、解答:如何改变玻璃心?
12、如何回怼喷子?.excalidra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