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联主题::
同级:: 2025-10-17_星期五
下一级::
人性
人性只涉及两点:生存和繁衍
道德
道德和人性是什么关系?
人是一种群居动物,个体的生存、繁衍和群体的繁荣、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。
如果每个人只追求自己的生存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“不劳而获”,抢夺同类的食物,甚至不惜杀死同类。那么群体的规模会逐渐变小,小群体中的个体也会因无法对抗外敌而死掉。
经过多年的进化,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“约定俗成”的规范。
这套规范,就叫作一道德”。
感恩是道德。感恩的本质是“预付费制的交换": “你先帮我,我必将帮你”。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。
宽容是道德。宽容的本质是“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":以协作为目的带来的意外伤害,可以被原谅。这将鼓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气。
人性,是个体追求生存、繁衍的本能。
可是,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,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。
道德,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,在此基础上,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。
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,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会让个体受益。
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,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,道德是反人性的。
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,才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。
引导,采用的是宣传、舆论等有长效但见效慢的方法,比如通过文化、价值观等引导。
约束,采用的是惩罚、驱逐等“剧烈”但立竿见影的方法,比如通过社会结构、利益结构、法律等约束。
法律
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·画一条最低的线”——底线,这条底线就是法律。
法律是道德的子集,是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的道德。
比如,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,我们说她没有“人性”,但不会说她不”道德”,因为繁衍属于人性。
一个人插队,我们会说他“不道德”,但不会说他“没有人性”,因为“保护群体利益”属于道德。
一个人因口角之争而杀了另一个人,我们会说杀人者“触犯法律”,应当受到惩罚。
他们双方对彼此的谩骂属于对社会影响不大的“不道德”,但是,杀人者的举动及造成的结果是会极大地影响群体繁荣的“不道德”。
人性,来自“自私”的基因。
道德,是为了群体的繁荣,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、繁衍,大家共同达成的“社会契约”。道德,常常是反人性的。法律,是道德的子集,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