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联主题::
同级:: 2025-09-06_星期六
下一级::
中式传统家庭教育里很少有正向的鼓励和肯定,多是贬低式的。
本意也许是好的,提醒人们处处自省,内在要有涵养。
可是最后往往扭曲成,“夸赞”和“自我肯定”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轻浮。
这是多数家庭里存在的通病。
现在是2025-09-06_星期六上午11:10,说说刚刚发生的两件小事。
事件一:
我家的英短蓝白上个月生了6只小猫,辗转了好几个屋,后面直接放在院子里养。
我刚刚惊讶的发现我家的蓝白🐱居然跳起来抓到了一只麻雀🐦。
在我看来是惊讶的,我没想到这么温顺的猫突然表露出动物的本能。
我第一时间将这个事分享给我爸妈,甚至还把猫抱了过去(猫的嘴里还叼着麻雀)。
我爸妈的反应是:我愣乎乎的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言语充斥着轻蔑。
虽然我知道他们本意可能并非如此,但总是让我不舒服的。
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他们身上,他们可能也会表现的异常惊讶,亟待分享。
事件二:
刚刚我妈路过我门口附近的时候说一股味,全是从我屋里出来的。
事实上是昨晚我在卧室和我妹吃的烧烤,但是吃完后我把剩下的烤串放我门口客厅的茶几上了。
我每天醒来都会下意识开窗通风,所以不可能有味是从我屋里吹出来的。
未经调查直接发言是不负责任的。
但是她会下意识的把责任一股脑的推脱但别人身上,指责别人总是有快感的。
倘若我去反驳,她又会用另一个道理阻断我,嘲笑我“大惊小怪”。
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,她又会觉得理所当然。
以上两个事,是刚刚发生在我身上的。
其实我没那么大的情绪波动, 因为这方面的课题我很早以前就解决过了。
不舒服,那自然是有的,人非草木嘛。
我之所以想要记录下来这些,大概率是因为,如果换个个体,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和感触。
所以我不妨写写自己的一些体悟,似乎更有价值。
假设遇到上述相关的事件,我一般是不会和对方(包括家里人除外)去产生冲突的,冲突只会升级矛盾。
圣人说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” 我会时时自省,可我父母已经未必会,多数人到了某些年龄后就停止学习了。
倘若跟她讲讲道理,她不耐烦的。所以道理嘛,得留在合适的时机讲,有情绪的时候是万万聊不得的。
那怎么办呢?
改变不了外界,那就改变自己嘛。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,把主动权把控在自己手里。
解释一下: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- “己欲立而立人”
- 自己想要站稳、成就自己,也要帮助别人站稳、成就他们。
- 这里的“立”指的是立身、立业、立德,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。
- “己欲达而达人”
- 自己希望通达顺利,就要帮助别人也能通达顺利。
- “达”不仅仅是功名仕途上的通达,也包含生活上顺利、心境上通达。
-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
- 自己不希望遭遇的事,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。
- 这是孔子推崇的“恕道”,换位思考,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去体会。
我以前印象深刻的是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对于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是有些忽略的,现在仔细看看,这不恰恰是利他的智慧嘛?《道德经》讲要“先予后取”,我深知这里的价值。所以我要传播这个思想,让更多的人知晓、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