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联主题::
同级:: 2025-10-01_星期三
下一级::
问题:如何解决应该做,但是主观上抗拒做的事?
对话提示词
如何解决应该做,但是主观上抗拒做的事?
我需要你深入思考这个课题,先告诉我各种名人会如何思考这件事:巴菲特,查理芒格,马斯克,王阳明,曾国藩,毛泽东。
六位导师的回答,点开查看
好的!先用六位“导师”的脑回路,拆开同一件事——“明知道该做,但就是主观上抗拒”。
六个视角:他们各自会怎么想
巴菲特:能力圈 + 预设拒绝 + 用制度替代意志
- 先问:这事在不在我的“能力圈”?若暂不在,就先放进“太难篮子”,避免消耗意志。
- 真正在能力圈内、且长期期望值为正的事——把它“制度化”:固定时段、固定流程、固定清单。谨慎承诺、少开新坑,减少每次“要不要做”的决策摩擦。
- 关键观念:别指望临场意志力,靠环境和日程把正确的事变成“默认项”。
查理·芒格:反向思考 + 识别偏误 + 激励兼容
- 先“反过来想”:如果我继续抗拒,最糟会发生什么?如何让它不发生?
- 抗拒常由心理学误判驱动:即时奖励偏好、损失厌恶、承诺升级、避免羞耻等。
- 对策是激励相容:把延迟的收益前置(公开承诺、同伴监督、押金机制),把当下的成本降低(两分钟启动、一步起跑、先上手再优化)。
马斯克:第一性原理 + 五步工程法
- 把任务拆到物理现实:真正的需求是什么?
- 用他的五步:①质疑每个需求 ②能删就删 ③剩下的再简化 ④加快节拍与反馈 ⑤最后才谈自动化。
- 抗拒往往来自“步骤太多/反馈太慢/需求不真”。删步骤、缩反馈周期,把任务压缩到“当下能完成的最小证明”。
王阳明:知行合一 + 事上练
- 抗拒=“知未真”或“私意横流”。要在事上练,以行证知。
- 操作即是“三步”:起一念诚 → 立刻去行最小动作 → 省察反思。
- 不是“等心情对了再做”,而是因行而定心。
曾国藩:结硬寨、打呆仗 + 日课自省
- 抗拒时别耍巧,用拙功取胜:立“底线任务”(每天最小完成量),长期堆垒。
- 通过日课表/格子抽查把行为固定;日三省复盘心气、方法与执行。
- 关键词:慢、恒、笨。稳稳推进,不断迭代。
毛泽东:实事求是 + 抓主要矛盾 + 组织保障
- 抗拒是一组矛盾:怕失败/不会做/即刻成本高。抓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,集中兵力各个击破。
- 路线:调查研究→制定策略→组织保障(同伴、制度)→打歼灭战(小范围彻底解决)→复盘整风。
- 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,不断修正,形成可复制的战法。
六位导师的回答,点击展开(v2.0)
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
核心原则(一句话):把事做成靠的是“纪律 + 边界感”,而不是热血。
- “圈子能力”(Circle of Competence):不是你知道多少,而是你知道自己的边界;只在自己理解深的领域下注。(Investopedia)
- “耐心等肥球”(Fat Pitch):长期“等”,只在把握最大的机会出手。(Inc.com)
他如何面对恐惧- 反向情绪法则:“别人贪婪时恐惧,别人恐惧时贪婪”。本质是把决策锚定到价值与基本面,而不是当下情绪。(Investopedia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- 三道过滤器:①我懂吗(圈子能力);②值不值(护城河/现金流/管理层);③价格安全边际。长期复用这套 固定流程 把情绪隔离在外。(Investopedia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- 用“不作为即理性”的默认策略——在没有 A+ 机会之前什么都不做,把“坚持”变成“不被诱惑撩动”。(Quantified Strategies)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
列 3 个你“真正懂”的场景/任务(你的圈子能力)。
给每个场景写 3 条“出手条件”(等肥球标准)。
没达到条件=不做,这就是你的抗拒保护墙。
查理·芒格(Charlie Munger)
核心原则:简单想法认真做 + 多学科模型 + 反向思考(Inversion)。(James Clear)
他如何面对恐惧
他不试图“鼓舞自己”,而是设计能避错的流程:先问“怎么失败?”再一项项堵漏洞(清单化)。(Eagle Point Capital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检查清单 + 反向清单(我会在哪些情况下做蠢事)。每次决策按清单过一遍,靠结构而非意志力。(Focused Compounding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换问题表达:把“我能怎么成功?”改为“怎样避免失败?我能把今天这一步做得不蠢吗?”——可持续地降低波动而非追求一口吃成。(Farnam Street)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写出你在该任务上“最常犯的 5 个错误”,做一张 反蠢清单;任何一次开始前先过清单。
马斯克(Elon Musk)
核心原则:第一性原理——把问题剥到物理级真相,再从底层重构路径。(James Clear)
他如何面对恐惧
对“痛苦”的预期管理:创业“像嚼玻璃并凝视深渊”,先接受痛苦的长期性,把情绪波动当作常量而非异常。(TechCrunch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固化为“算法”:①质疑需求;②删流程;③简化;④加自动化;⑤加优化——每周循环一遍,逼迫自己持续进步(公开访谈多次提及此类框架)。(Farnam Street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回到第一性原理 3 问:
- 我非做不可的物理/经济真相是什么?
- 现在的阻力里,有多少是“路径选择”而非“目标错误”?
- 有更低成本的等价实现吗?
通过重构路径,降低痛苦密度而不是强撑。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把你抗拒的任务分解成 3 个“必须满足的物理事实/约束”,只针对这 3 点找最便宜的实现。
王阳明
核心原则:知行合一与致良知——真正的“知道”一定伴随“去做”;行动即检验。(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)
他如何面对恐惧
把恐惧视作“知行不一”的症状:当下就从最小一念的正确行动切入(“立刻去做”),用行动把心复位。学理不靠背诵,靠当下践履。(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“当下即是道场”:把任务切成可立刻履行的微动作(起而行之),让“做”变为心学修持。每日反省“吾一日三省吾身”的现代版:晚间对照“今天哪些念头没有落实到行动”。(学术综述指其学说三纲:心即理、知行合一、致良知。)(PhilArchive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立刻做一口气可完结的小动作(哪怕 30 秒),以此“续上道心”;把“坚持”从长跑换成无数次即刻启程。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把任务缩成“现在就能做的第一个 30 秒动作”(例如:只打开文档并写下标题和第一句)。
曾国藩
核心原则:靠日课与自省把人从“情绪动物”训练成“有恒之人”。他在家书与日记里长期记录读书、持戒、起居与自律,强调“有志、有识、有恒”。(新湖南)
他如何面对恐惧
通过慎独与主敬(日课四条之一)化解心浮气躁:独处时也自我约束,见事则专注一念,不随境转。(zgjjjc.ccdi.gov.cn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日课四条/十二(十三)条:把修身化为每日“固定功课”(静坐、早起、读史、写日记、戒烟等),以小胜积大胜。研究显示他在日记中精细记录时长、复习与背诵节奏。(journal.pku.edu.cn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最低不间断原则:即使在行军或舟车,也要完成最小单元(哪怕只写几行日记/背几句)。保证不断线。(新湖南)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给你的任务拟 3 条日课:①最小动作;②完成阈值(比如 5 分钟);③“不断线”规则(哪怕补做也补上)。
毛泽东
核心原则:实践出真知;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。把主观抗拒当作“未做足调查与试验”的信号,立刻转为调查—试行—复盘。(马克思主义者互联网档案馆)
他如何面对恐惧
纸老虎心法:把“看上去可怕”的对象拆到时空与力量对比上,区分表象的强与本质的弱,重建信心。(马克思主义者互联网档案馆)
他的“可持续系统”求实循环:调研→小试点→总结→扩大→再修正(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与“实践检验真理”)。(static1.squarespace.com)
中途想放弃怎么办改“硬撑”为再调查、再试点——把大目标切成一个可以今天试的最小实验,用结果带动士气。(马克思主义者互联网档案馆)
今天起的 10 分钟动作设计一个24 小时内可完成的试点(例如写作就先发 100 字到小圈子收反馈),第二天根据反馈修正方案。
问题:这些导师是如何看待恐惧,以及中途不想做想放弃的?
这些人是怎么看待恐惧,以及中途不想做想放弃的?
六位导师的回答,点开查看
巴菲特
- 看待恐惧:恐惧是群体性的情绪,市场里人人恐惧时,他提醒自己“要贪婪”;换句话说,他不否认恐惧,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把它变成机会。
- 应对放弃:他通过“能力圈”限制范围,确保只做长期回报确定、自己能理解的事。这样减少了“半途而废”的可能——因为在一开始就避免了不确定性太大的事。
查理·芒格
- 看待恐惧:恐惧是人类心理偏误的一部分,比如“损失厌恶”。关键是要识别偏误,不让本能反应主导决策。
- 应对放弃:用反向思考:“如果我因为害怕而放弃,最坏的结果是什么?”这让他把恐惧转化为理性判断,而不是逃避。坚持下去靠的是结构性激励和伙伴监督。
埃隆·马斯克
- 看待恐惧:恐惧只是信息,说明有重大风险。用“第一性原理”把恐惧拆解成具体问题,再用工程方法逐一解决。
- 应对放弃:他会极度聚焦使命(例如“人类多星球生存”),使命大过个人感受。所以即使中途困难到极点,他会认为“放弃的代价比坚持更大”,于是逼自己前进。
王阳明
- 看待恐惧:恐惧是“私欲横流”所致,遮蔽了“良知”。只要立志于“天理”,恐惧自然削弱。
- 应对放弃:强调“知行合一”,真正的知必须落实为行。中途想放弃时,就回到“立志”——若志不真,就容易摇摆;若志坚真,行就能贯穿到底。
曾国藩
- 看待恐惧:恐惧来自内心浮躁与气盛。他强调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,以笨功对冲恐惧。
- 应对放弃:他深知自己资质平庸,所以依靠“日课表”和“三省”不断自律。中途不想做时,就以“日课必完”为准绳,不靠一时兴奋,而靠笨拙但稳定的积累。
毛泽东
- 看待恐惧:恐惧是阶级斗争、人生斗争中的常态。他认为“战略上要藐视敌人,战术上要重视敌人”。即精神上蔑视恐惧,但行动上做最细致的准备。
- 应对放弃:他的思维是“抓主要矛盾”,把最关键的点解决掉,让局势出现转机。中途挫败时,不是全盘放弃,而是“保存实力,待机而动”,换个方式继续战斗。
综合对照:六人面对恐惧与放弃的处理逻辑
人物 面对恐惧的态度 中途放弃时的处理方式 巴菲特 群体恐惧是机会 事先缩小范围,避免做“可能放弃的事” 芒格 恐惧=心理偏误 反向思考,把放弃的代价显化 马斯克 恐惧=风险信号 使命感压倒一切,坚持到底 王阳明 恐惧=私欲遮蔽 立志坚定,行中求知 曾国藩 恐惧=浮躁心气 日课与笨功,把放弃变“不可能” 毛泽东 恐惧=正常矛盾 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准备;保存实力换打法
案例——
应用案例
太棒了——下面我把每位导师的思维转化成具体、可操作的例子,每个导师给 2–3 个贴近生活/工作场景的落地做法(步骤、话术/模板、注意事项),方便你直接套用或微调。读的时候想想你最近一个真实想放弃的事情,把例子套进去,会更好理解。
巴菲特:能力圈 + 预设拒绝 + 用制度替代意志
核心要点:先判断是否值得、是否能做,然后把“做”变成默认行为(靠规则/日程/环境,而不是靠意志)。
例子 A — 写公众号(长期产出)
- 能力圈判定(3 问):
- 我擅长哪些主题?(写到能持续提供价值)
- 我写这件事能长期带来什么收益?(影响/收益/学习)
- 这个目标是否在我能接受的资源/时间里?
- 若通过 → 制度化:
- 固定日程:每周二 20:00-21:00 写草稿(日历阻塞)。
- 模板清单:标题模板、结构(开头/拆解/结论/CTA)。
- 预设拒绝:新增主题须通过“价值判定表”才能进入写作池,避免一次次新想法吞掉精力。
- 话术/承诺:把写作纳入“身份”——“我是长期写作者”,然后对自己说:“星期二第二时段不可碰其他事”。
例子 B — 学习新技能(吉他/编程)
- 能力圈:先评估可投入时间 vs 长期价值。
- 制度化:每天固定 20 分钟(不用看效果,只保底)。用日历+闹钟+进度表(连续打卡)替代临场兴奋度。
查理·芒格:反向思考 + 识别偏误 + 激励兼容
核心要点:把“放弃的最坏后果”显性化,把奖励/惩罚设计成与目标一致的机制,降低即时成本。
例子 A — 健身坚持(怕去健身房)
- 反向问题:如果三个月都不去,会怎样?(体重反弹、能量下降、对自己失信)
- 激励相容:
- 前置奖励:完成本周 3 次训练,周末看一部想看的电影。
- 负向承诺:不去则押金 $50 给朋友(或捐款)。
- 降低启动成本:把训练服前一晚放好,行程上把去健身房的路设为“回家必经”,或用“先做 2 分钟热身”规则。
例子 B — 写论文/项目截止临近(怕被否定)
反向思考写作失败会带来的真实后果(延迟、机会成本),把情绪与事实分离。
找一个“同伴审稿”机制(公开提交时间,外部压力驱动完成)。
马斯克:第一性原理 + 五步工程法
核心要点:把任务拆到最本质,删掉不必要的步骤,做最小可验证证明(MVP),缩短反馈循环。
例子 A — 启动副业(做一个小产品)
步骤模板:
- 问“为什么要做?”(目标)
- 把目标拆解到“必须做的最少事情”(MVP)
- 删掉所有非必要功能(能不做就不做)
- 快速做一个能交付的原型(24–72 小时)
- 收集反馈,重复迭代
举例话术:把“我要做一个有订阅的内容产品”变为“先做一个 3 篇试刊 + 每篇 3 个受众回复”来验证需求。
例子 B — 克服中途想放弃的“步骤太多”
- 把一个 10 步流程压成 1 步:例如把“完整写完一篇文章”先改成“写一个 3 行证据段落” → 得到反馈 → 再扩展。
王阳明:知行合一 + 事上练
核心要点:不等“理解”或“心情”完备,靠马上做最小动作来验证与修正认知。
例子 A — 恐惧导致不断拖延的演讲
- 立一念(简短立志语):例如“今日敢在 10 人小组中发言一次以练胆量。”
- 立刻行动:到场后先说一句“我想分享 1 分钟”并说出重点(哪怕很简短)。
- 省察:结束后立刻写 3 条学到的东西(“哪里做得到、哪里紧张、下次改进”)。
效应:通过真实行动,良知(对做事的正确感)被验证并加强,抗拒逐渐削弱。
例子 B —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
- 规则:每天只写一行(最低门槛),写完即为“已完成”。行动反复后,知会和行合一,养成习惯。
曾国藩:结硬寨、打呆仗 + 日课自省
核心要点:靠“笨方法”与“日常自省”把抗拒驯服成稳定行为。
例子 A — 学语言(比如英语)
- 打呆仗法:每天固定 20 个单词 20 分钟,不追求速度但坚持不间断。
- 日课表:晨读 10 分钟,晚上复习 10 分钟。每周固定复盘:错词表、记忆曲线。
- 三省法(今晚反思):今日我有没有遵守?为什么拖延?下次只改一个问题(例如把学习地点提前准备好)。
例子 B — 写作项目(长期写书)- 底线任务:每天 300 字;不写完不睡(或改成更温和的“只要 300 字就算”)。
- 格子抽查:在日历上用格子打卡,看到空白会自然产生“不得不补”的动力。
毛泽东:实事求是 + 抓主要矛盾 + 组织保障
核心要点:把抗拒视为多个矛盾的集合,找“主矛盾”集中资源解决,并通过组织/制度/小范围攻坚形成胜利动量。
例子 A — 团队项目遇到中途想弃(大家动力不足)
流程:
- 调研(短会):找出阻碍进度的真实原因(技术、人力、动机哪一项是主矛盾)。
- 抓主要矛盾:若是“缺少技能”,那先投入一个专家短训,把技术问题解决;若是“动机”,先做一次小胜利(把一个子任务做完并庆祝)。
- 组织保障:分配明确角色、短期里程碑、同伴监督。
- 小范围歼灭战:把最难的模块放到一个小组里集中攻关,迅速拿出可展示成果,恢复团队信心。
例子 B — 自己在学术/创业路上想放弃
做“调查研究”(列出所有真实阻力),判断哪个是“主要矛盾”,集中 2–4 周解决它(而不是把精力均摊到所有问题上),用小规模实验降低风险并重建信心。
快速上手模板(可直接复制粘贴)
- 能力圈判定卡(3 行)
- 我能做吗(有技能/资源)? 是 / 否
- 长期价值 ≥ 成本? 是 / 否
- 先做还是放入“太难篮子”? 【决定】
- 两分钟启动脚本(王阳明式)
- 立志一句话:
今天我要完成:________(30s)
- 立即做:启动 2 分钟(写第一句/做第一组)
- 省察:写下 1 个收获 + 1 个下一步改进。
- 芒格式承诺单
- 目标:________
- 公开承诺对象:________(人/群)
- 失败后果(押金/惩罚):________
- 立即奖励:________
- 马斯克式拆解表
- 目标最本质需求:________
- 可删步骤(列 3 项):________
- MVP(48-72h 内可交付)是什么:________
- 曾国藩日课表(简化)
- 早:20 分钟任务 A
- 午后:10 分钟复盘/笔记
- 晚:完成底线 300 字或 20 个单词
- 每晚三省:我今日做得怎样?卡在哪里?明日只改一件事?